你的位置:pg电子平台网站 > 新闻动态 > 朋友们!年轻人酗酒狂欢后频发心痛,一个方,从根源调理的黄金方法

新闻动态

朋友们!年轻人酗酒狂欢后频发心痛,一个方,从根源调理的黄金方法

2025-10-08 22:21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文/罗华昌中医      
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
图片

在中医临床实践中,心痛是一类复杂且常见的主诉症状,涵盖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、心脏神经官能症、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表现。患者常自述胸闷刺痛、心悸气短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然,中医经典理论早有明辨:心为 “君主之官”,藏神而居尊位,正常状态下邪不可干,若外邪直犯则危及生命。因此,临床上迁延不愈的心痛,多是心之藩篱 —— 包络(膻中)受邪所致。包络如同心的臣属与护卫,一旦邪气入侵,君主不安,心痛即发。这种独特认知,为中医从整体调理心痛奠定了理论根基。

从中医五行学说深入剖析,肝属木、心(包络)属火,遵循 “木生火” 的相生规律,肝木是心火(包络之火)的重要滋养源头。这一关系可类比自然界树木燃烧生火的过程:肝木的疏泄功能正常,犹如旺盛生长的树木,源源不断为心火提供物质基础与动力;心(包络)得到充足滋养,方能维持血脉的温通与神志的安宁。《黄帝内经》云 “肝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”,强调肝血对肢体功能的濡养,而心脉的运行同样依赖肝木的支持。

正常生理状态下,肝气疏泄条达,通过调节气机升降,推动血液运行至心脉,维持气血通畅。若因情志失调(如长期焦虑、抑郁)、饮食不节(过食生冷或辛辣)等因素伤及肝脏,肝木的生理功能便会失衡。肝寒证中,肝木失于温煦,气血运行如同寒冬冰封河道,凝滞不畅,无法正常滋养心火,导致包络失养,寒邪乘虚而入。此时,不仅心脉气血痹阻,还会出现畏寒肢冷、遇寒痛甚等症状,正如《金匮要略》所言 “寒气逆而上,令人心痛”。而肝郁化热证中,肝木疏泄失常,气郁化火,火热之邪循足厥阴肝经上扰心包络。肝与心包络通过经络相互联络(肝之经别 “上注于心”),肝火炽盛则灼烧心包气血,引发心痛灼热、烦躁失眠等症,此即《医宗必读》所述 “肝经火郁,金不制木,火无所畏,上冲心包”。

这种肝与心(包络)在五行生克中的紧密联系,决定了 “治心痛必先调肝” 的核心思路。肝木作为心火的 “母脏”,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心脉气血;调节肝脏既能从源头改善气血生成与运行,又能消除寒、热、瘀等病理因素对心包络的侵扰。这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,体现了中医 “治病求本”“脏腑相关” 的整体观念。

结合古籍理论与临床实践,我总结出以党参 20g、五灵脂 12g、柴胡 12g、黄芩 10g、炙甘草 6g、清半夏 9g、元胡 15g为通用调理方案,根据寒、热证型灵活加减:基础方解析:党参甘温入脾肺经,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,推动心脉气血运行;五灵脂苦甘温,专入肝经,活血散瘀、通利血脉,与党参配伍,补中有行,针对心脉瘀阻之刺痛。柴胡疏肝解郁,条达肝气;黄芩清泄肝胆郁热,二者一散一清,调理肝郁化热之本。清半夏燥湿化痰、和胃降逆,改善中焦气机以绝生痰之源;炙甘草调和诸药,兼能缓急止痛。核心药物元胡辛散温通,《本草纲目》载其 “能行血中气滞,气中血滞,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”,与五灵脂协同增强活血行气、通络止痛之效。

寒邪犯包络证加减:若见心痛遇寒加剧、得温痛减,伴畏寒肢冷、舌淡苔白、脉沉紧,加桂枝 10g 温通心阳、干姜 6g 温中散寒、高良姜 9g 温中行气,驱散肝木虚寒与包络寒凝,恢复气血温通。此效法《伤寒论》桂枝汤温阳散寒之意,结合肝木需温煦的特性强化配伍。热邪犯包络证加减:若心痛灼热、喜凉饮、烦躁失眠,舌红苔黄、脉弦数,加丹皮 12g 凉血散瘀、栀子 10g 泻火除烦、竹叶 6g 清心导热。此取《丹溪心法》清肝经郁热之理,通过凉血清热、引火下行,缓解肝火上扰心包之病机。

临床尚需根据兼症灵活调整:心悸明显加龙骨、牡蛎各 20g 重镇安神;胸闷如窒加瓜蒌 15g 宽胸散结、薤白 10g 通阳行气;气虚显著党参加量至 30g 或配黄芪 20g;瘀血重者加丹参 15g、川芎 10g。中医调理讲究千人千方,文中方案需根据个人体质、症状及舌脉灵活调整。每味药剂量与配伍不同,效果亦有差异。若有不适,务必寻求专业医生面诊,量身定制调理方案,切勿盲目照搬!同时配合情志调摄(避免焦虑抑郁)、饮食忌宜(寒证忌生冷、热证忌辛辣),方能从根本上改善肝木功能,缓解心包络受邪所致的心痛,体现中医 “身心同调” 的整体康复理念。
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
需要着重说明的是,一旦出现类似问题,千万不可自行诊断和抓药,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。写这篇文章只是为科普相关知识,让大家了解,绝非鼓励自行用药,以免造成误导

版|权|声|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pg电子平台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